在软管选型中,STAMPED 是一个常用的记忆口诀,用于系统化地考虑关键选型要素。每个字母代表一个核心因素,具体如下:
S - Size(尺寸)
公称通径:根据管道系统确定软管内径,确保与连接设备匹配,避免流量受限或压力损失。
长度:考虑安装空间、弯曲需求及沉降补偿,预留足够余量防止应力变形。
接头形式:选择法兰、螺纹、快速接头等,需与系统接口兼容(如空气用钢铁接头,水用黄铜/不锈钢接头)。
T - Temperature(温度)
介质温度:明确输送流体的工作温度范围(如高温蒸汽需耐热不锈钢,低温环境选-40℃以下适用材质)。
环境温度:户外安装需评估紫外线、极端温差对软管的影响(如聚氨酯护套在-40℃~300℃的适应性)。
温度修正:高温下需按修正系数调整压力等级,确保安全。
A - Application(应用场景)
介质特性:分析流体的化学性质(如强酸选哈氏合金内衬,食用油选食品级NBR)。
工况动态:频繁弯曲、振动或位移场景需选螺旋型波纹管(弯曲半径≥管径6倍),静态场景可简化结构。
安装方式:参考沉降补偿需求,计算运动状态下的长度变化及最小弯曲半径。
M - Material(材质)
内层材质:根据介质腐蚀性选择(如PTFE耐强酸,304/316不锈钢耐一般腐蚀)。
增强层材质:高压场景用不锈钢网套或多层编织结构,提升承压能力。
外层材质:户外环境可选PVC包塑层,防紫外线、抗老化。
P - Pressure(压力)
工作压力:确保软管公称压力(PN)≥系统最大压力的1.5倍,预留安全系数。
脉冲压力:考虑压力波动对疲劳寿命的影响,推荐多层编织网结构增强耐久性。
爆破压力:选择爆破压力远高于工作压强的软管,防止意外失效。
E - Ends(接头/端部)
接头类型:根据系统需求选法兰、螺纹、快速接头等,确保密封性和连接稳定性。
材质匹配:接头材质需与软管及流体兼容(如化学腐蚀环境用不锈钢接头)。
密封形式:明确螺纹密封面型式(如平面、锥面),避免泄漏。
D - Delivery(输送要求)
流量需求:根据介质粘度、流速计算所需内径,避免湍流或磨损。
密封性要求:高密封场景需选带法兰接头的软管,或添加密封圈。
特殊功能:如抗静电(输送易燃介质)、食品级认证(食用油输送)等。
